“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队伍创新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锻造‘六个基地’,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集团公司一流创新型企业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兰州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吴凯说。
![]() |
操作人员检查设备,开展技术攻关,破解生产瓶颈,提升生产效率。 |
加快自主创新 壮大竞争优势
去年8月,随着长庆乙烷制乙烯装置的建成投产,兰州石化乙烯产量跨入了百万吨级乙烯生产企业的行列。长庆乙烷制乙烯装置投产以来,生产乙烯73.01万吨、全密度聚乙烯37.47万吨、高密度聚乙烯34.78万吨,在炼化市场受国际油价波动而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效益。
兰州石化狠抓自主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并以此为依托,先后建成投产长庆乙烷制乙烯、福建长汀催化剂、3.5万吨/年特种丁腈橡胶等重点项目,形成兰州、榆林、长汀“一区两园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公司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兰州石化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列为国家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与兄弟单位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共同研发的“灵活切换生产1-丁烯/1-己烯成套技术”“百万吨级乙烷制乙烯成套技术”被评为中国石油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丁腈成套技术,兰州石化建成投产了3.5万吨/年特种丁腈橡胶装置,成为生产规模居全球前三,国内产能最大、品种最全、牌号最多、最具竞争实力的丁腈橡胶“龙头”企业。兰州石化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合成催化裂化催化剂成套技术,建成了技术领先的福建长汀催化剂装置,成为世界第五大催化裂化催化剂制造企业。
在信息化创新中,兰州石化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应用,加快自主开发,核心工业软件和应用软件国产化率均达70%以上。公司大力推进榆林智能工厂建设,探索信息前沿技术,为数字化转型确定技术路线。公司构建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为各业务高效运营和管理层快速决策提供了大数据支撑;推进以MES为核心的生产管理平台建设和三维数字化工厂、智能设备状态监测等关键技术应用,推广应用先进控制技术,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为提升装置技经指标创造了良好条件。兰州石化还主动承担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作为靶标单位参加公安部网络攻防演练,成功守护靶标系统。
“十三五”以来,兰州石化获得中国石油年度十大科技进展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3项,集团公司自主创新重要产品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QC成果302项。完成1项国际标准,牵头修订并发布4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和11项中国石油企业标准。
![]() |
员工精心调试新设备新工艺,确保生产达到最优。冯作文 摄 |
打造特色集群 彰显领先实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市场对产品质量、品种和功能要求持续提高,优中选优、高端化已成为市场需求常态。
兰州石化的炼油产品注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向绿色环保发展,先后完成国Ⅳ、国Ⅴ汽柴油升级和国Ⅵ柴油及国Ⅵ_A汽油质量升级。2021年,完成国Ⅵ_B汽油质量升级,顺利实现油品质量“三级跳”。公司开发出100LL、100VLL低铅航空汽油和UL91无铅航空汽油新产品,实现系列航空汽油产品全覆盖,填补了国内空白,兰州石化也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全系列生产航空汽油的企业。
兰州石化的化工产品向精深加工、高端制造发展,坚持“一品一策”,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以“高精尖特专”为导向,着力打造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催化裂化催化剂3个优势较大的特色产品集群。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用聚烯烃树脂、车用聚丙烯和茂金属聚乙烯3个成套技术。
公司生产的聚丙烯医用料RP260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并荣获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博览会银奖和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开发出5个茂金属聚乙烯新产品,打破了国外专利商对茂金属聚乙烯核心技术的垄断,填补了中国石油在这一高端技术领域的空白。合成树脂电子保护膜、车用料、电缆料等产品质量国内领先,其中车用料实现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兰州石化的橡胶产品在国内率先实现全部牌号环保化生产。丁苯橡胶坚持定制化原则,产品达到欧盟环保法案要求,打入欧盟市场和工程轮胎橡胶领域。丁腈橡胶成为行业质量标杆,总产能居国内第一、亚洲第二,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新跨越。
兰州石化在催化剂领域开发出8个新型分子筛材料,形成25个新牌号催化剂产品,尤其是多产丙烯助剂助力中国石油催化裂化装置丙烯收率实现“三连涨”。《高汽油收率低碳排放系列催化裂化催化剂工业应用》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由兰州石化与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广西石化公司等单位完成研发;研发成果投入市场,成功开拓哈萨克斯坦、印度等新市场,催化裂化催化剂海外销量大幅增加。
推广“四新”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
兰州石化广泛应用“四新”技术,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推进提质增效。公司应用自有硫酸法烷基化技术,建设20万吨/年烷基化装置,不仅提升了利用炼油液化气资源的能力,而且随着烷基化油品产量的增加,汽油品质得到提升,带来显著效益。应用最大化生产异构烷烃MIP技术对300万吨/年重催装置实施改造,所产汽油中烯烃含量下降近10个单位,为车用汽油调和组分油达到国Ⅵ_B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环保工作中,兰州石化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大废水废气治理。其中,应用臭氧氧化先进工艺技术使化工污水外排水中所含的COD大幅降低;将吸附冷凝技术引入炼油污水废气治理中,大大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目前,固废总量显著下降,兰州石化COD、氮氧化物、VOCs排放总量等指标逐年下降,为兰州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石油力量。
兰州石化深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设备预测性维修,初步实现了维修模式变革,延长了炼化设备长周期运行天数;开展工艺和设备防腐管理融合,建立“一图、两表、一手册、一报告”防腐管理体系。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先后完成炼油能量系统优化项目27项,乙烯装置能量系统优化项目32项,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12项,促进炼化生产中能耗水耗持续下降。兰州石化因此获得集团公司“节能节水先进企业”“质量安全环保节能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人才是第一资源。兰州石化按照工程思维推进科技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持续开展校企合作、技术领衔、科技讲堂等系列人才开发活动,推进技术技能领衔工作室创建,打通技术、管理和技能三个序列各类人才横向流动机制,加大技术津贴激励力度,进一步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效激情。目前,公司拥有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企业首席专家1人、企业高级专家5人、集团公司级青年科技人才7人;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工作室2个、公司级技术领衔工作室和技能专家工作室33个。
新征程,新蓝图。阔步“十四五”,兰州石化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全力锻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技术引领“新高地”、合作交流“汇聚地”、共谋发展“根据地”、攻坚克难“主阵地”、人才培养“孵化地”,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ningsha@7smx.net进行删除。